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教育管理 > 正文

人物专访|程博:早起步、多尝试,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日期: 2023-11-30 阅读:

从旁听程博教授的“开学第一课”到和她交谈的一个半小时中,“早进实验室”被她挂在嘴边重复了一次又一次。而“早起步、多尝试”也的确是程博贯穿在她教育教学理念中的不二法则。

01

“不要把大学上成高中的延续”

和学院里的大多数老师一样,程博在国内完成了本硕的学习,博士及博士后期间去到国外留学。五年又五年,从植物抗逆生物学到基因转录调控的分子机制,终于当她觉得自己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有了一定的沉淀后,她选择回到她出生和成长的兰州并开始了在兰大的任教生涯。

2013年,程博作为三级教授被引进兰大,那个时候的她只考虑着如何把自己的实验室建立好、把科研教学工作的使命完成好。2015年开始,程博多了一重身份,即萃英学院生物班班主任,新的使命促使她开始思考学生管理工作的策略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

大部分萃英班学生的问题都是本科毕业后是出国读研还是留在国内。“当你有很多很多机会的时候,比如利用暑假可以选择去世界知名大学研学,或者联系国内学校去做科研工作的时候,就会有点彷徨,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不知道怎么样的选择能更直接更有效地助力自己实现未来的学业目标。”零距离地了解生物班同学的需求和思想动态也让程博看到了新一代孩子们的迷茫与困惑。她也积极用自己已有的经验为他们荡浊涤清,给他们讲国外的实验室是什么样、分析不同学生的性格和抗压的能力给出精准的建议。

程博还发现,在本科生刚入学的情况下,几乎都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能力相差无几。区别在于有的同学目标感比较强,知道上大学是来干什么的。“这一部分同学就属于先飞的一批鸟,很快就去找虫子,进到实验室做自己的事了。那么还有一批同学呢,可能刚经过高考的磨砺,来了以后觉得大学里终于没有人管我、在我耳边唠叨了。这部分同学很可能大一就松弛下来,会觉得大学应该好好享受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一时间失去了紧迫感。大一结束后的成绩可能会惊醒一些人,但如果到大二还没意识到,再想顺利拿到推免资格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程博希望能告诉大一新同学,入学以后不能懈怠、要尽快进入到自己的角色。“不要把大学上成高中的延续,觉得只要上上课、不逃课,就是好孩子。读大学这是一个从以前的按部就班学习朝着将来适应社会、主动求学的转变。

02

“早进实验室,在挫折中成长”

在博士期间开第一次学术会议的时候,程博既意识到了“原来这个领域有这么多人在做”,也因别人工作的有趣和光鲜产生了短暂的自我怀疑。“那个时候我需要做生物化学的很多实验,每天都要跑电泳检测同位素标记的转录本,在放射自显影之后根据每个黑白条带的泳动距离等信息去分析反应中包含的转录因子发挥的调控作用。每天都做这种叠矩重规的实验,视觉上是黑白,心理上又觉得放射性实验对身体不好,需要做很多防护措施。”区别于会议上浏览到的细胞生物学专业在显微镜下得到的花花绿绿的精美图片和跟生物医学研发和应用更接近的一些课题,程博不免失落。她甚至开始怀疑自己选择的方向到底有没有前景。这样低落的情绪一直维持到了博士期的综合考察,程博的导师发现了她的失态,在弄清缘由之后从学科发展的历史开始讲起,解释这些看似乏味的基础性工作的重大意义。“导师说,不要小瞧这些看似无奇的体外生化重构实验,正是通过它们才真正地收集到证明基因转录过程中特定调控因子发挥作用的最本质的实验证据。

在得到了老师的鼓励之后,程博坚持做了半年多的实验,最终在生物化学领域经典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发表了第一篇属于自己的学术论文。在之后的冷泉港基因转录大会上,她的工作入选做大会报告并且收获了很多正面评价,“你这个工作做得很挺漂亮”“这个文章应该投到更高影响力的期刊上面去”。直到这个时候,程博才意识到原来自己“闭门造车”得到的东西还挺巧妙、挺有意义的。“所以人真正能够从比较低迷的状态弹回去是要依靠一点点成功来实现的,别人的认可让你知道你自己能行,你还能做更多的事。”

这也是程博今天反复和学生强调“早进实验室”,并且也是在她成为主管学院本科教学的副院长之后加大力度推进“本科生参加科研训练”的原因所在。“可能你本科期间选实验室的考量更多是基于某个方向的名字听起来挺时髦或未来相对好就业等一厢情愿的猜测,同时你担心你在课外投身实验室的大量付出可能与收获并不成比例。可如果你不进实验室,你就不知道自己究竟适不适合、有没有信心和能力在科研的道路上走长走远。探索专业相关的职业生涯是读大学期间的必修内容,而作为修读实验科学的生科学子,进入科研实验室就是寻找自己专业兴趣方向、合理规划未来学业发展路径的最有效路径。

03

“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当前毕业生就业难、升学难的困境,程博认为首要的任务是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比别人更了解自己,弄清楚自己的优缺点在哪。在正式进入社会之前努力去自我塑造和提升。”

程博认为,读书是最低成本的试错。“很多同学选择这个专业可能只是出于对一些生物现象的好奇,但是好奇和把它作为一个职业是两码事。你只有到科研实验室去做一段时间才能搞清楚你到底有能不能发现问题、做出兴趣。如果说你从大一做到大四了都没做出兴趣来,这个经历也至少能告诉你,你需要审慎考虑要不要再继续下去了,而不是让之前不合适的选择再延续到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或生活里。”

学会对某个概念祛魅也是程博想传达的。“我有时候会给学生举例子,就是学临床医学的同学中可能很多人都想去做外科医生,最终成为手术大拿。但问题是这个职业在苦练的背后也带着天分在里头,不是每双手都足以巧到通过后天的努力就能够成为医院的“一把刀”。我们做实验性科学的也是一样的道理,大家都想去做神经生物学,可是剥离那根细细的神经或者是做一些非常精细的实验操作,这不是想做好就能做好的。”

“走向社会,你的竞争力并不能被一张薄薄的成绩单概括”。因此大学的意义并不止于努力学习,更在于在这个过程中调适心态、认识自己、创造自己的独特性。发现重要的问题,并通过自身努力和与人合作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做事、踏实做人,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不仅仅是程博勉励本科生同学的,对于研究生、对于已经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的老师们,也是一样的重要。